受一系列不利因素影响,部分行业和领域的消费需求不旺,如何降低消费信贷成本和扩大居民消费需求成为当前消费金融行业发力的方向。
中国人民银行23日发布的《2022年人民币国际化报告》认为,2021年以来,人民银行坚持以市场驱动企业自主选择为基础,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为实体经济平稳运行提供有力支撑。人民币国际化各项指标总体向好,人民币支付货币功能稳步提升,投融资货币功能进一步深化,储备货币功能不断上升,计价货币功能逐步增强。
在美联储激进加息影响下,日本央行时隔多年再次下场干预汇率,虽然短暂遏制住了日元下跌走势,但分析认为,长期效果仍待观察。
上周,美联储再度宣布大幅度加息,释放出美国宁愿冒经济衰退风险也要遏制通胀的信号。不过,美持续激进加息,在掀动全球范围加息潮、放大世界经济衰退风险的同时,能否遏制自身通胀依然存疑。
国际观察人士认为,在美国货币政策推动下,美元持续走强正在全球范围内产生破坏性影响。以货币政策和汇率为重要工具,美国借助美元霸权不断推升全球通胀和债务水平,挤压各国货币政策空间,并通过驱动全球紧缩潮将世界经济推向衰退。
2021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改革开放和互利共赢,以市场驱动企业自主选择为基础,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为实体经济平稳运行提供有力支撑。人民币国际化各项指标总体向好,人民币支付货币功能稳步提升,投融资货币功能进一步深化,储备货币功能不断上升,计价货币功能逐步增强。
数字化转型已成为金融业焕发新生的重要驱动力。我国金融业尤其是一些大型商业银行的数字化起步较早,经过10年左右的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业务数字化全面铺开,场景生态进一步丰富,管理数字化也开始起步。伴随着数字技术变革的持续深入和金融科技的不断发展,金融数字化还有哪些发展空间,存在哪些发展瓶颈?下一步,如何高质量地推进金融数字化转型?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21日宣布加息75个基点,为今年连续第三次如此大幅度加息。美联储重申抗击高通胀的决心,警惕过早放松货币政策的严重后果。
利率市场化改革是金融领域最重要的改革之一。党的十九大以来,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人民银行持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重点推进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建立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以改革的办法推动实际贷款利率明显下行。完善中央银行政策利率,培育形成较为完整的市场化利率体系。同时,坚持以自然利率为锚实施跨周期利率调控,发挥市场在利率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适宜的利率环境。
中国人民银行开展了4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和20亿元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分别为2.75%、2.00%,均与上期保持一致。由于当日有20亿元逆回购和6000亿元MLF到期,实现净回笼2000亿元。
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8月份金融数据显示,在一系列稳增长政策及接续政策落地的支持下,8月份信用扩张有所加快,企业和居民信贷有效需求回升,这将有助于经济继续保持在合理区间。
区域金融协同是一盘大棋,落子处要步步紧扣关节点。中国银保监会近日举行了“银行业保险业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川渝两地监管部门介绍以金融协同发展支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举措和行动可圈可点。